近日,欧洲车导抗议以某海外用车品牌为代表的电商平台的消息引爆业内业外,并引发了对旅游细分市场品牌建设的关注。近两年,旅游细分市场出现了颇多创业企业,如境外中文包车、亲子游、定制游、邮轮游、老年游等。然而,在细分市场逐渐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包括价格战、纠纷不断、行规不明、产品水分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引发了游客的不满,同时也使得新兴的旅游细分市场难获人心,而企业形象也在此过程中受到损害。业内人士指出,旅游细分市场发展至今,品牌建设、规范行业成为迫在眉睫之举。
细分市场崛起
近年来,随着旅游行业格局的逐步稳定,细分市场不断被开拓,涉及境外中文包车、亲子游、定制游、邮轮游、老年游、度假短租等,由此也出现了一批创业企业。
在这些创业企业崛起之际,融资消息也相继伴随。这些细分领域的融资规模,均以千万元起步。而这些融资,全部集中在去年下半年。
对于细分市场的崛起,有业内人士指出,经过多年轮番竞争,主流旅游市场已经被大型企业占据,而细分市场有许多商机,因此创业企业扎堆,融资密度也相对较大。据业内人士分析,现在旅游基本趋于成熟,只有在细分领域才可能存在用互联网改造的机会,因为细分领域可能是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不太看重的地方。而对于细分领域企业的融资热潮,投资界人士也指出,旅游垂直细分领域兴起时间不长,对聚集资金有“洼地效应”。
不过,目前细分领域已经发展到新的阶段,资本不再像以往那么密集,用有限的资金做尽可能亮丽的数据成为创业企业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不少创业企业通过进入细分市场试图开拓更大的局,如境外中文包车就被业内认为是进军出境游市场的切入口。
问题频频出现
然而,在细分市场逐渐加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包括价格战、游客纠纷、产品名不符实等。
近日,在2016欧洲旅游界华人年会上,司导对以海外用车某品牌为代表的国内电商进行讨伐,指责相关企业开打价格战,压榨海外劳动力。在该年会上,某品牌创始人现身,指出打价格战的并非该品牌一家。实际上,在境外中文包车这一细分领域,价格战早已出现。唐人接CEO安晶对记者表示,在境外中文包车领域,价格战最严重的时间应该是2015年夏天的泰国和秋季的台湾,但唐人接并未参加此轮价格大战,“因为客单价过低,也违背的基本的商业游戏的原则”。
此事在业内外备受关注,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讨论。对于境外中文包车领域出现的价格战,唐人接CEO安晶对记者表示,很多公司参加价格战的逻辑是迅速起量、证明业绩、融资、抢占市场份额。对此,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价格战是电商进入市场初期的常用手段,也会顺应大市场在特定时期使用,但并不是长期行为。
品牌亟须建立
实际上,这些问题的产生不仅对企业造成影响,同时也对新兴细分市场造成了创伤。在细分市场尚未深入人心之际,急功近利地抢占市场让行业中出现诸多问题,游客对行业的好感度将随之下降。此前便有媒体转发的文章指出,“境外中文包车被电商做烂了”。
安晶认为,品牌建设的道路很漫长,但品牌化、专业化一定是未来的大趋势,“我们相信用户最终选择你不是因为价格,而是你代表的品牌差异化,什么样的品牌就会引来什么样的用户,我们一直相信这一点,因此一直持续投入”。
行业有待规范
不论是行业品牌的建设还是企业品牌的建设,都有赖于这些新兴市场行业规则的不断完善。品牌建设的基础是企业所能提供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这两个方面需要行业规范来帮助,“新兴的细分市场要建立行业规范,首先要建立行业的服务和产品标准”
目前,境外中文包车、亲子游、定制游等市场也逐渐做出规模,但行业规范尚未制定,导致不少问题出现。行业需要共同规范市场,看到大的市场机遇。不过,目前在资源型的企业,比如境外包车仍处在市场发展的初期,没有太多品牌建设的事情,更多的是做资源和游客需求对接的工作,目前更多的还是游戏规则的建立,解决不对称、优化行业效率的问题,行业规范也不是大家能建立起来的,更多的还是机制的完善。
但对于不同细分领域市场,行业规范进展也不尽相同。比如在邮轮方面,上海政府率先出台了首份邮轮合同、首份邮轮经营规范(意见版),而在国家层面,《全国沿海邮轮港口布局规划方案》也在去年上半年发布。同时,地方政府推动度假短租行业规则制定的案例也有不少,2015年5月,途家网引导行业在三亚成立全国首个度假租赁专业委员会,并制定《三亚度假租赁业运营管理标准》、《三亚度假租赁评星评级标准》等行业规范。